顯示具有 Emily的花雜記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Emily的花雜記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埋在記憶裡的氣息


作者 Emily

最近,特力屋從北歐進口了500棵的新鮮聖誕樹作為耶誕特賣品。對身處亞熱帶的台灣人而言,平常只能用人造聖誕樹,這種活聖誕樹倒是挺新鮮的。我們常在電影裡,看到洋人拖著一棵聖誕樹回家準備過節,大小不同,形狀多樣的松柏極為有趣。其實,聖誕樹的顏色從淺綠到藍綠,形狀從疏鬆到圓渾,樹種之多是我們所難想像的。最常見的是Scotch pine 蘇格蘭松、Noble fir 紅冷杉與Douglas fir 花旗松。


自從1964年起,每年聖誕節美國國會山莊前草坪,總會放置一棵雄偉而優美的巨無霸聖誕樹。這些聖誕樹都來自全美國不同的州,由於聖誕樹已經是專業農場所生產,各州聖誕樹協會無不希望該州的聖誕樹能獲選為國會所使用,因為那將是全國最佳的免費宣傳。
早期美軍還駐紮台灣時,耶誕節前,天母與信義路一帶總會有砍下來的聖誕樹,在路邊排列待售。台灣用的樹種是龍柏,亞熱帶環境下,葉子長得稀疏,樹形也不夠好,農民只好在枝葉間用釘子補釘一些枝條來整形。


三十多年前,我家也會買聖誕樹來佈置過節,樹上的裝飾品還是媽媽帶著我們幾個孩子用手做的。我們將紙板切出星形、葫蘆形、鈴形等,用金紙、銀紙貼在紙板上,掛上金球與串燈,最後再在樹頂上插一個立體的銀色星星。還記得父母開耶誕Party, 邀來許多朋友,音樂是華爾茲、探戈與森巴,我們五個孩子也都會下場去玩。新鮮的聖誕樹會讓房裡充滿特殊的樹香。那種氣味會在室內維持一段時間,如果說人的記憶是影象的,那老家客廳裡燈光閃爍的聖誕樹,深深刻印在我的記憶裡。但更深層的記憶裡,卻是那永難忘懷的氣味。


十八年前老大出生後,我們也買了當時台灣剛開始生產的紙葉聖誕樹。這十八年來,每年聖誕節,裝飾聖誕樹成了家裡的年度大事。今年,十三歲的老三主動地把聖誕樹裝扮了起來,將要邀請朋友來家裡開Party。人造的聖誕樹雖非天然材質,常被人指為不環保,然而這棵樹已陪我們走過十八年,我想這已經夠環保的了。這幾年雖然新鮮聖誕樹遠渡重洋而來,我卻不曾想要擁有。一方面是過節後的處理太麻煩,更因為我真捨不得這棵老夥伴。雖然內心深處,對於孩子們無法分享那獨特的芳香,感到一絲遺憾。但我相信,有一天她們也會懷念小時家裡的這棵人造樹。至於陪伴的是什麼樣的特殊氣息,也只有等她們長大才知道了。

好色無罪,不需瘋狂,只需解放


作者 Emily

六月初到法國旅行,據說是非常適合的季節,天氣早晚雖涼,白天卻豔陽高照,溫暖卻不炎熱。講究生活情趣的法國人有一個傳統,就是一到夏天,許多人都會到鄉下去渡一個長長的暑假。六月初,渡假潮還沒開始,所以我們一群好朋友,就悠閒地從南邊蔚藍海岸的尼斯,往北一路玩到了巴黎。


小時候從課本學到蔚藍海岸,因它的名字,小腦袋裡早就烙上那藍天碧海迷人的景像;近年,山居歲月出書以後,普羅旺斯的鄉居方式,加上流行的「普羅旺斯」香草料理,也讓人頗為嚮往能享受那愜意的生活。但真正驅使我想到南法一遊的動力,卻是高中時讀過「梵谷傳」,描述著阿爾那讓令人瘋狂的炙熱的陽光,深藍的夜空,鮮黃的麥田及流動的空氣,當時所給我的心靈衝擊。



沒想到旅行才剛上路,導遊就告訴我們,他曾聽一個精神科醫生說,梵谷應該是得了一種官能上有障礙的病,才會把世界看成那種奇特的顏色及形狀,如果是在現代,這種病可以治療的。天啊!導遊先生,你這麼一說,可真是把我對阿爾的夢想給打碎了,我可是要來尋找阿爾的。



然而,才沒幾天,我就又恢復了信心,因為那顏色的確是存在的。雖然薰衣草才透出淡淡的紫,向日葵田也還要一陣子才會綻放出金黃的花朵,秋天才熟黃的麥田,現在也只是一片的綠,但蔚藍的天空,深藍透紫的夜晚,陽光下閃閃發光的水波,及紅的發火的罌粟花,都不僅存在於阿爾,在六月初夏的陽光下,南法已經瀰漫著那挑動熱情的色彩魔力。



梵谷的畫裡那流動著的黃、藍、紫、橘等鮮豔的色彩,其實早已是這裡人們生活起居中慣用的色彩,畫家們拿起畫筆,也大膽的將這些鮮明的色彩灑在畫布。



我們這趟號稱「皇家」規格的旅行,午餐晚餐都盡可能地安排了道地的法國料理,餐餐也都佐以紅葡萄酒。尤其是鄉間的戶外午餐,南法的豔陽將酒杯照的格外閃爍,葡萄酒呈現著令人單看就會醉的鮮紅。



法國菜搭配紅酒可說是人間美味,餐餐微醺,讓人心情放鬆,行為也更不拘謹,葡萄酒讓人不可思議地更能感受那南法的陽光、田野與植物。我完全愛上了那些豔麗色彩。



我不記得梵谷是否喜愛喝酒,不過我卻發現,實在不需要像他一樣的瘋狂,在南法,只要解放自己,那讓人感動的色彩就在我們的身邊。












用心感受自然 好好做一個「人」


前幾天,正三兄提醒我:「別忙昏了,要給自己空白的時間,或是走到自然裡,用心感受。」

他會這樣說,其實是看到了這一陣子,我為了多項新推動的工作全力投入的拼命樣。我這個人就是這樣,做事很認真,有些人會說我過於追求完美,應該只是個性使然,「覺得該做的就去做,做的時候就要做好。」有這樣個性的人,通常是會有一番作為,但也常會弄到自己超級忙碌,總是一頭栽進工作就忘了其他的事。

這樣的結果,自己就變成一個很會「做事」,卻不會「做人」。


甚麼是「做人」?

我們常說某某人很會「做人」,說的就是他的人際關係很好,讓周遭的人對他的都很滿意。也有人說某某人很會「做人」,說的是他生了好幾個孩子。但真的來談「做人」,應該不是這些意義,而是好好去做一個「人」。

要好好做一個「人」,應該要先從實體的身體開始。

許多人重養生、愛運動,將自己的身體照顧的很好。忙著做事的人,常常虧待自己的身體,我雖不像許多人會抽煙、熬夜,但常為了工作,一天沒喝多少水,也沒幾次離開座位。一天下來,直盯著電腦的雙眼總是疲憊,腰桿頸椎也是如木頭般的僵硬。


我們說「有形」的身體為實體,但對修行人來說,身體卻是「虛」的,而心才是實的,身體只不過是人外在的一付皮囊,修心才重要。我對宗教並不瞭解,不過,卻很清楚「心」是可以照顧的。我們常常因為工作、感情、人際等引起心情變化,眉頭緊蹙,不見笑容。當下如不知自己的心情是如此脆弱易受影響,很輕易地就會認由外在環境帶著心走。

因此要好好做一個「人」,也要好好調養自己的心。


為了照顧好身體,許多朋友立下生活目標,天天都吃五穀雜糧,每日固定運動。但下定決心,要好好照顧自己心靈的朋友似乎就不多。常看到的應該是那些有宗教信仰的朋友,他們總是很有決心地透過讀經打禪來修心。其實,仔細去理解後,會發現生活中其實有許多方式可以來調養我們的心靈。

聆聽音樂、閱讀是心情放鬆很好的休閒活動。喜愛爬山的朋友看起來是為了「身體」,其實透過山間行走,卻因接近自然而讓心靈也同時受到滋潤。


好友正三說我應該常常上陽明山觀山看樹、聽虫聲鳥鳴,不要讓心靈乾涸了。這對住在陽明山腳下的我,真是很好的意見,但看著滿桌的待處理的工作,加上OUTLOOK上滿滿的行程,要能忙裡偷閒還真是不容易做到。

幸好,公司前面就是公園,一大片綠油油的草地總是讓人心神氣爽。又有一群愛好養花的鄰居,走在那條社區的花花巷裡,無論是迎面而來一叢叢的非洲鳳仙,或是需要墊腳偷窺才看的見的牆內小花,天天能在這樣的環境中進出,應該就感到很幸福了。


愛花的同事們,早就讓一盆盆的奇花異卉,將辦公室變成了溫室。至於我的辦公室裡,桌上總插著同事準備的鮮花,雖只是小小的一瓶花束,卻帶給我每週不同的驚喜與享受。


還有那梵谷的桌曆,從一月時的罌粟花田、三月的春日垂釣、或是來到五月的「麥田成熟時」,一幅幅田園景色常吸引我凝視欣賞,舒解了工作的煩燥。工作累了還可以走到窗邊,士林官邸美美的小山丘就在眼前,在下雨的日子尤其美麗。


至於我的電腦桌面總放著大自然美景,從雄巍山岳到蜿蜒小溪,彷彿自己悠遊於大地之間。我的螢幕保護程式也常設定名畫的輪播,不依順序出現的名畫總讓忙碌工作的我,偶然抬起頭來,感到驚喜。

這樣看起來,從官邸自然美景、公園草地到室內植栽,每天我都應該有很好的「心靈」調養的機會。但為何當正三給我這樣的建議時,卻讓我不禁反省自己?因為發現自己在忙碌中已經變得「視而不見」,當眼也看不到,耳也聽不見,心似乎也遺落在文書堆中。當心不再被好好照顧時,自己也不過行屍走肉,如果不能「用心感受」,我又如何幫助別人,扮演好自己的角色。

謝謝正三的提醒,在2005年的5月,在我又扛起一個新的使命之時,我知道自己不要只會做事,也要經常用心感受自然,好好做一個「人」。


盡情享受春天 不怕櫻花遲遲開


作者 Emily

四月二日我們出發前往日本,這已是第四年安排在四月初出差到日本進行年度業務報告。

四月初通常就是日本中部櫻花開花的季節,連續幾年,我們都遇到櫻花盛開,今年卻因冬天不尋常的寒冷,花開的晚。4/3一早前往去已有100年歷史的新宿御苑,往年來到這裡,五十多公頃的公園裡處處都看到盛開的櫻花,遠遠望去呈現一片花海。今年我們繞了大半圈,卻只找到十來棵是盛開的,大多花苞雖已微開,卻還沒完全綻放,怪不得雖然有風,卻沒讓人有那種「花浪」的感覺。


日本的國家氣象廳每年都會發佈「櫻花開花預想」,今年三月二日第一份預想報告出爐,預估東京地區的開花日期是3/30,接著每隔一週會再發佈一次最新的預測,後來修正到3/28,最後官方正式的記錄上,東京的開花日是3/31。去年是暖冬,開花日是3/18,今年整整晚了13天。從開花到盛開平均約需八天,所以今年的盛開日大概就在我們離開日本的那天4/7了。那天,坐著巴士離開東京時,只能遠遠望著山邊,一棵棵的櫻花綻放著朵朵白色的花。


日本氣象廳做這樣的櫻花開花預測報告是很有趣的事,一個專門進行氣候、地震、海嘯等等科學工作的單位,卻每年發佈這樣的櫻花開花預測,我不知別的國家是否也有這樣的預測,對我相信是稀少的。預測開花也是一種植物學的科學工作,但為何會做這樣的預測,並不是來自「植物觀察」的動機,而是「文化與社會」的需求。


這份報告裡,寫著每個地區的預測開花日期,還有一張「開花等期日線圖」將預測在同一天開花的地區,畫成一條線,就像在畫天氣圖等壓線一樣,看起來真是一份嚴謹的「科學預測報告」。日本氣象廳做這樣的開花預測是從1955年就開始了,日本這個國家南從硫球,北到海道,南北狹長的國土,開花季節總是由南端的琉球開始,逐漸往北移動,這種櫻花開花由南往北移動的現象,稱為「櫻花前線」,想要賞花的人,都可以參考這「櫻花前線」來安排旅遊,想要安排花下宴會的人也可以參考挑選日子。


其實除了櫻花外,環境省也推動網路前線調查,請民眾一起來幫忙,每年調查的項目有櫻花、杜鵑、插秧、收割、楓紅、初雪、熱帶魚回游甚至某種特定的鳥初鳴及虫初叫。

花開、楓紅、穗熟、初雪都反應著四季的轉變,看日本人這樣認真的看待「四季」,讓人不得不對日本這個民族「自然的感受力」感到敬意。也許台灣位處亞熱帶,季節變化本來就不強烈,對四季的感受力原本就不易敏銳。但即使像在歐美的溫帶國家,雖然日常生活也會跟著四季而改變,但像日本人這樣「歌頌四季」,看到花開花謝都會強烈感動,例如「生似花開之盛,死如花落之美」這樣的人生感言,在日本現今社會裡似乎也在生活當中經常看到。


雖然這次到日本,對賞櫻來說似乎早到了幾天,但如果說要尋訪春天,我看到的卻早已是濃濃的春意。在中國歷史裡,文人雅士都愛賞花,我們也常見到詩詞裡述說著他們對花的感受,可是一般老百姓對花與四季所流露情感,似乎就不那麼的強烈。日本人對四季的珍重,會讓有些外國人覺得不需如此「小題大作」,春天不是每年都會來?櫻花不也是每年都會開?


日本人對季節的敏感是遍於普羅大眾的,季節變化的相關活動,似乎也是全民參與。雖然櫻花還沒盛開,卻到處都在告訴人們:「春天已經來臨。」,百貨公司春衣新上市並不稀奇,倒是許多餐廳推出「春天」的季節料理,讓人更覺得「春天來了!」

春天才有的魚、蔬菜、水果,都成了大廚師們春的創作。鮮美的香魚baby、楤木樹芽、又大又紅的草莓,還有許多不知中文名字的食材,在這六天當中,不斷地被推薦,倒讓遺憾沒能看到櫻花盛開的我,盡興地享受了東京的春天。

去年的新宿御苑櫻花

今年的新宿御苑櫻花